- · 《水土保持通报》栏目设[09/30]
- · 《水土保持通报》数据库[09/30]
- · 《水土保持通报》投稿方[09/30]
- ·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要[09/30]
- · 《水土保持通报》刊物宗[09/30]
竹纤维餐具在欧盟预警通报情况与质量安全风险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竹纤维餐具是以天然纤维为主要原料,提取竹子中的纤维素,经制胶、纺丝等工序制成再生纤维,再加入淀粉、树脂等材料经加热高压压铸成型,最后通过油印图案制得的成品。然而,
竹纤维餐具是以天然纤维为主要原料,提取竹子中的纤维素,经制胶、纺丝等工序制成再生纤维,再加入淀粉、树脂等材料经加热高压压铸成型,最后通过油印图案制得的成品。然而,竹纤维餐具中添加使用的树脂材料占比接近50%甚至更多,且树脂中含有甲醛和三聚氰胺。然而在市场上,可以看到一些产品宣称 “可持续的、可回收的和天然的”,或在标签上声称它们“生物可降解”“生态友好”“有机”“天然”,甚至有的宣称“100%竹子”,这是误导消费者的宣传方式,并不能反映产品的真实性质。换言之,竹纤维餐具本质上是一种添加了竹纤维和玉米淀粉的塑料餐具,并非天然竹餐具。
1 预警通报情况
近五年,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报的我国出口至欧盟的竹纤维餐具数逐年攀升(见图1)[1],通报原因是产品中的总迁移量、甲醛、三聚氰胺迁移量都不同程度的超出欧盟食品接触的塑料材料和物品法规(EU)No.10—2011)的要求[2]。
图1 2015 至2020 年6 月RASFF 对我国竹纤维制品甲醛/三聚氰胺超标通报数
欧盟各成员国通报我国竹纤维餐具的统计中,18 个国家中德国是通报数第一的国家,通报数高达16次(见图2),占总通报数的25%。2015—2019 年,通报数逐年递增,尤其是2019 年,竹纤维餐具的通报数是2018 年的2 倍。2020 年可能受疫情影响,整体进出口量有所调整,通报数有所下降。
图2 年欧盟成员国通报我国竹纤维制品的数量统计
2 通报原因分析
分析历年通报原因(图3)发现,甲醛超标几乎占据了1/2,密胺餐具使用的原料是三聚氰胺和甲醛,他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高分子聚合物密胺树脂,通常来说只要工艺稳定,当使用温度在120 ℃以下,三聚氰胺和甲醛单体并不容易迁出。但如果密胺产品用不可用于餐具的脲醛树脂代替,那么脲醛树脂遇到高温,容易释放出甲醛。
市场上将密胺原料分为A1、A3、A5、A8 等不同等级(见表1),其中仅A5、A8 能用于餐具的生产。但有些企业对原辅材料把关不严,使用低等级的A1、A3 密胺原料生产餐具,并且A1 料主要是脲醛树脂,A3 料是一般脲醛树脂替代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小分子添加剂居多,导致成品容易出现甲醛迁移以及总迁移量超标的情况。大部分生产企业对密胺卫生标准不了解,在选材时存在一定盲区,成品又没有经过检测机构的相关检测,导致出现不合格的现象。除此,部分企业对密胺餐具的使用条件没有提供使用说明(如部分果盘,菜板等密胺餐具使用过程中应避免高温),产品被抽查时按照最严格条件进行检测,就出现了不符合进口国标准的现象。
三聚氰胺不合格,是有些产品没有使用年龄的警示,虽然符合密胺树脂的常规卫生安全使用要求,但是超过了接触婴幼儿(0 ~3 岁)食品的塑料材料或制品中三聚氰胺的特定迁移量限量的要求(≤1 mg/kg)。
总迁移量不合格,说明密胺餐具中溶出的非挥发性有机物,添加剂多。
标签误导,有3 例产品的标签声称它是仅仅由竹子做成而被通报,因为欧盟2019 年6 月27 日发布的《专家工作组讨论摘要—含有碎竹或其他类似成分的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的使用和投放市场》[3],提出此类产品应符合(EC)1935/2004 第3(2)条款:材料或制品的标签、广告和展示不得误导消费者[4]。
表1 密胺原料等级分类以及成分特性原料等级 成分 特性A1(不可用于餐具) 30%树脂,70%添加剂、淀粉类 毒性大,高温变形,不耐脏,不耐腐蚀、易变色、易褪色A3(不可用于餐具) 70%树脂,30%添加剂、淀粉类 不耐高温、不耐脏、不耐腐蚀、易变色、易褪色A5(可用于餐具) 100%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耐温(—30 ~120 ℃)耐腐蚀、耐磕碰、耐腐蚀、外观精美A8(可用于餐具) 天源玉瓷粉(三聚氰胺甲醛模塑粉) 高温高湿稳定性好,耐腐蚀、耐刻画、自熄性、耐冲击、耐开裂
图3 年欧盟成员国通报我国竹纤维制品的原因分析
3 国外对于竹纤维餐具的安全风险研究进展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一直在对竹纤维餐具进行风险评估,在2019 年7 月23 日,德国消费者组织Stiftung Warentest 发表有关可重复使用的竹纤维杯子中三聚氰胺的迁移量研究成果[5]。该组织对12 个可重复使用的竹纤维杯进行了测试,使用3%醋酸作为模拟物,以70 ℃ 2 h 的迁移条件来模拟竹纤维杯和热饮接触,每个杯子重复了7 次。测试结果表明,12 个杯子中有4 个在第3 次迁移后,三聚氰胺迁移量较高。另外的4 个杯子中,在第7 次迁移后,同时检测出了高浓度的甲醛。文中还指出,这些有害物质并不是在使用之初就有迁移,而是在几次迁移试验之后才检出,而且这些物质并没有挥发性,它会不断的在后期使用中迁移到食物中去。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网址: http://www.stbctbzz.cn/qikandaodu/2021/0708/733.html
上一篇:评改一则通报
下一篇:构建联防联控机制助力守好校园净土山东省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