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福建省委领导与干群结合——编写《水土保持三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表3不同侵蚀程度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养分白勺平均含量*警医:地点修程度j土燃卟㈦掌点㈤质■!l…堡…I_~等而≯┏━━━━┳━━━━━┳━━━━━┳━━━━━┳━━━━┓┃14┃

表3不同侵蚀程度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养分白勺平均含量*警医:地点修程度j土燃卟㈦掌点㈤质■!l…堡…I_~等而≯┏━━━━┳━━━━━┳━━━━━┳━━━━━┳━━━━┓┃14┃2.39┃0.59┃15.5┃1.24┃┃73┃1.15┃0.60┃8.9┃1.36┃┃165┃1.03┃0.64┃7.8┃1.02┃┃67┃0.96┃0.41┃7.6┃0.87┃┃81┃0.60┃0.39┃7.0┃0.74┃┃66┃0.53┃0.36┃5.1┃0.64┃┃20┃0.36┃0.32┃4.4┃0.31┃┗━━━━┻━━━━━┻━━━━━┻━━━━━┻━━━━┛*锢山王志思J司芯协助分忻。故有效硼含量反较高。根据国内外的资料和我们的试验,土壤有效态微量养分缺乏的临界值(按PP m计,)为:锌0.5,锰7.0,铜0.5,铁4.5,硼0.5,钼0.15。低于这个水平的为缺乏,需施用微肥。依照这个标准,对黄河中游主要侵蚀区400多块地的含量水平进行了评价。低于临界值(即缺乏)的面积比例为:锌、硼、铝占三分之二以上,锰占一半左右,铜、铁占三分之一以上(表4)。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黄河中游地区有大面积的土壤缺乏有效态微量养分。尤其是晋西、陕北、陇西.宁南等丘陵区及晋中、渭北、洛川和董志塬等高塬区,微量养分平均含量多在临界值以下,缺乏的面积所占比例很大。微量元素肥料在这些地区将有很大的增产潜力。表4主要侵蚀地区土壤缺乏有效态微量养分面积的%数┏━━━━━━━━━━━┳━━━┳━━━┳━━━┳━━━━┳━━━━┳━━━━━━━━━┓┃┃调查┃锌┃锰┃铜┃铁┃硼j钼┃┃地点┃样点┃┃┃┃┃┃┣━━━━━━━━━━━╋━━━╋━━━╋━━━╋━━━━╋━━━━╋━━━━┳━━━━┫┃子午岭,六盘山区┃14┃73┃0┃17┃5┃33┃_一┃┃关中、晋甭┃73┃45┃40┃20┃17┃88┃70┃┃晋中、渭北、洛川、┃232┃75┃48┃35┃47┃78┃86┃┃董志原┃┃┃┃┃┃┃┃┃陇西、宁南、陕北晋西┃147┃77┃60┃50┃50┃84┃93┃┃陕北长城沿线┃20┃78┃73┃70┃52┃50┃95┃┣━━━━━━━━━━━╋━━━╋━━━╋━━━╋━━━━╋━━━━╋━━━━╋━━━━┫┃┃┃┃┃●┃┃┃┃┃合计┃436┃71┃45┃38┃43┃78┃86┃┗━━━━━━━━━━━┻━━━┻━━━┻━━━┻━━━━┻━━━━┻━━━━┻━━━━┛除了水:t流失这个因素之外,黄河中游地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养分缺乏还与土壤性质.耕作和施肥水平有关。本区土壤为弱中碱性反应,富含碳酸钙,土质粗松,加之耕作粗放,施肥量少,这些都妨碍了微量养分的活化、保蓄和提高。必须指出的是,表3~4所提供的数值仅是表层土壤有效态微量养分的状况。下层缺乏的情况更为严重。据对陕北、陇西、宁南等地25个土壤剖面资料分析统计,如以0—30厘米土层有效锌含量为i00%,则30—100厘米土层为62%;150厘米以下为53%;有效锰的这个比值则分别为100%、45%,25%,其它养分情况大体相似。由此可见,水土流失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导致土壤微量养分进一步瘠化.,三、水±保持及农业技术措施保蓄和提高土壤微量养分的效益。水土保持措施一方面使表土和微量养分得到保留,另一方面保蓄了水分,粘粒和有机物质,有利于微量养分的保持和活化。从调查结果看,梯田、沟条地、川台地含量显著高于坡地(表5)。而林地和草地(不论天然的或人工的)含量高于坡农地(表6)。在保持水土的基础上,农业技术措施对提高微量养分含量有明显作用。首先是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本身含有一定的微量养分,又有利于它的保持和活化。从表5和表6可看出,有机质高的地块,微量养分含量·2l·渴,玛斗{t}一1]i i淑址.、玛卢垆绵绵沙陧妨斗,R f?t雎戳谢淡黑黑蓟黄风弱弱烈烈烈坛烈强强翔强微微强甚甚稚甚盘;一南北增0南西线穴压晋渭宁晋船弧地,、川志、、瑚铷。中中西北阱≯o关晋洛篮陇陕凳吲—恻『_划l吲l蚓【喇一吲林平阶氲丘丘,淋!砉蝴墒蚯蚯沙丘冲黄黄黄黄风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网址: http://www.stbctbzz.cn/qikandaodu/2021/0203/460.html



上一篇:写在黄土地上的论文——记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
下一篇: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分析与实践探究

水土保持通报投稿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水土保持通报版面费 | 水土保持通报论文发表 | 水土保持通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土保持通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